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2021年工作要点及任务分解

发布时间:2021-03-09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全面推进浙江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关键之年。学校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市“两会”的相关部署,结合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落实“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高质量开展省“双高”校建设,高水平谋划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1.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按照浙江省《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健康防护措施指引》和宁波市《冬春季室内外人群聚集性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要求,全面完善调整各项防控机制和工作方案,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责任领导:全体班子成员  牵头部门:各工作专班

2.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的要求,大力宣传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和卫生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生活防治,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进一步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进一步改善校园卫生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强化食品安全,加强公共区域消杀工作。      

责任领导:沈萍、王旭峰  牵头部门:校园建设管理处、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宣传部(文明建设办公室)

二、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驱动,全面推进高水平四双”师资队伍建设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政治引领。一是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以召开学校人才工作会议为契机,深入剖析我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系统梳理加强人才工作的改革举措。二是围绕“四有”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考评落实,修订完善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落实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研究制订科学完整的师德考核标准体系,树立先进师德典型,将师德师风作为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三是常态化开展师德培育涵养,强化教师“四史”教育,健全教师荣誉制度,挖掘优秀教师典型,强化宣传感召。

责任领导:沈萍  牵头部门: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4.深入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一是聚焦“破五唯”要求,修订完善专业技术评聘、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以新一轮职称评审制度和管理办法改革为重点,分类持续推进管理制度任务清单。二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与省“双高”建设和“十四五”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四双”教师队伍子规划和分年度目标计划。三是完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探索实施职业讲师和企业顾问制度,完成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建设工作。五是深入探索教师分类评价考核机制,创新优化高层次、高学历和高技能人才培育举措,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营造“以贡献论英雄”的干事创业氛围。

责任领导:沈萍  牵头部门: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5.引培并举,打造高水平“四双”师资队伍。一是推进党建与业务“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一批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骨干力量。二是启动“金纺领军”人才培育计划,面向专业(群)带头人遴选培育一批“双影响力”名师,引进一批高层次企业专家和高水平现代产业导师。三是面向教育教学能手培育一批“双师双能”名师。四是实施“双语双能”教师培养计划,打造高水平“双语双能”教学团队。五是启动“经纬融合”校企育师计划,推进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学创新团队、企业访问工程师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红帮工匠”。六是面向青年骨干教师培育一批“菁英人才”。七是高标准建设教师发展中心,针对教师个性化需求开展分层分类培养。

责任领导:沈萍、王旭峰、杨威、陈运能  牵头部门:教师工作部(人事处)、组织部(统战部、机关党委)、教务处、科研与地方合作处(校友办)、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办)

三、以“双高”专业群建设为引领,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6.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制度体系和育人机制建设一是制订“十大育人”工程实施方案,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二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增强思政课程感染力和吸引力,推动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育人全过程,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三是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制定并全面实施《学校“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责任领导:王旭峰 杨威 牵头部门:宣传部(文明建设办公室)、教务处、学工部(学生处)

7.打造“红帮精神修德、匠艺课堂长技、通识教育求真、专业素养尚美、劳体教育固本”的“五位一体”特色育人体系。一是构建思政教育“四进”教学建设格局。二是紧抓课堂教学主阵地,全力打造“匠艺课堂”教学品牌,培育“匠艺”品牌社团。三是搭建个性化通识课程选修平台,建设一批校本通识课程。四是开设一批美育课程,建设创意和美丽校园,全员参与“融+”纺服时尚周和“宁波时尚节暨国际服装节”,建好“中高职美育校际协作共同体”。五是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建立专业群劳动实训基地,使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责任领导:杨威、王旭峰 牵头部门:教务处、学工部(学生处)、基础教学部(体育部)、团委、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办)、宣传部(文明建设办公室)

8.完善落实省“双高”建设方案,优化“2+2+2”专业群布局,“以群建院”优化二级学院布局结构。一是构建与产业链对接更加紧密的“时尚纺织服装+”的“一体多元”专业体系,强化专业群协作机制的建设,增强专业群合力效应。二是指导各学院组建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推进专业群建设方案、师资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等制订完善工作。

责任领导:杨威 沈萍牵头部门:教务处、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9.持续推进“三教”改革,高质量推进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建设。一是持续做好国家纺织品设计教学资源库更新工作,协同推进古建保护技艺传承与创新资源库项目建设。二是重点打造50门“匠艺课堂”,开展校级精品在线课程认定,做好国家、省市级在线开放课程申报工作。三是大力推进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加强教改研究和教学成果总结提炼,为在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上突破打好基础。四是建立校级教材选用委员会,加强教材选用审核,严格落实教材建设意识形态责任制。围绕学校办学特色,以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等为重点,资助出版一批优质教材,组织申报一批国家规划教材和省新形态教材项目。五是组织相关专业积极申报第四批1+X证书试点。六是启动现代纺织与时尚服装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七是做好宁波市特色学院建设检查验收工作。

责任领导:杨威、沈萍牵头部门:教务处、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10.加大力度支持师生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一是完善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大力支持师生参加各类高含金量比赛。二是举办学校第三届教学能力大赛,培育、选拔一批优秀教师及作品。三是重点做好教育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准备。四是做好全国高职院校纺织品面料检测大赛的申报和组织工作。

责任领导:杨威  牵头部门:教务处

11.持续优化教学空间布局。一是重点推进中英时尚设计大楼及周边环境建设,确保按期高质量投入使用。二是完成时装学院、中英时尚设计学院搬迁工作。三是统筹全校教学空间布局的规划使用。四是完成中东欧中心和直播学院2期建设。五是完成纺织服装数字化车间(跨专业智能制造学习型工场)建设。

责任领导:杨威 沈萍 牵头部门:教务处、校园建设管理处

12.以确保专业规模稳定、结构合理为原则,持续完善招生就业体系。一是按照学校省“双高”校建设方案,结合“十四五”期间专业(群)建设规划,科学制订招生计划,高质量完成招生工作任务。二是完善校院协同联动机制,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三是精细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科学研判依据。

责任领导:杨威  牵头部门:招生就业处

四、深入实施“两合作三服务”战略,推进产教融合走向深入

13.依托“双元共建”,打造“服装产业园+研究院+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综合体。一是深化与雅戈尔集团、博洋集团、申洲集团、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太平鸟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推进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宁波纺织服装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小企业科技中介服务中心、纺织服装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一批技术技能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实体化运行的全国示范性纺织服装职教联盟。二是深化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改革,建好产业学院、直播学院、再生循环纺织品创意研究推广中心等一批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责任领导:陈运能 牵头部门:科研与地方合作处(校友办)、教务处

14.深化“供给侧改革”,提升服务发展水平。一是继续全面深度参与“宁波时尚节暨宁波国际服装节”,进一步提升“纺服时尚周”开放度,全面展示学校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能力。二是做好服务校友工作。建好“校友之家”,做好校友公众号和“校友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与博洋集团、滕头集团等校友合作项目。三是着力打造应用科研和技术成果转化高地。开展区域纺织服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有针对性加强高层次纵向课题研究,提升技术技能服务和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力争累计科研项目到账经费超3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额达到100万元。四是做好对新疆阿克苏、黔西南州等对口援助工作。五是努力打造纺织服装行业金牌示范鉴定校,争创国家示范教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基地。做好宁波市安全培训中心升级建设,继续教育学院宁海培训基地、学校老年大学建设等工作。

责任领导:陈运能 牵头部门:科研与地方合作处(校友办)、继续教育学院

15.高标准推进中英时尚设计学院建设。一是深度引进英国先进时尚设计办学管理体系,吸收消化国际前沿时尚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内容。二是加强政策支持,探索推进“双轨制”人事管理机制改革。三是总结和推广成果经验,强化改革平台功能,进一步突出对全校各专业(群)在国际合作、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建设等方面的试点带动作用。

责任领导:陈运能、沈萍、杨威  牵头部门: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办)、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

16.以服务“一带一路”为载体,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一是主动参与宁波-中东欧“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借助“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提升服务能力,扩大服务影响。二是以中罗丝路工匠学院建设为载体,继续探索和积累“走出去”办学道路。三是做好“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和“红帮技艺”鲁班工坊建设工作。四是系统做好中韩、中日、中英合作办学的申报和延期工作。

责任领导:陈运能  牵头部门: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办)、科研与地方合作处(校友办)

五、精心打造优质校园环境,全方位提升育人水平

17.争创“省级文明校园”。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契机,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月”活动,结合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宣传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和卫生健康知识,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和“十大文明好习惯”养成行动,攻坚垃圾分类,严格禁烟要求,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提升师生文明素养。

责任领导:王旭峰  牵头部门:宣传部(文明建设办公室)

18.打造“阳光校园”育人品牌。一是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培育学校特色体育品牌。二是积极塑造“阳光心理”,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办好第十五届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三是完善阳光行为清单,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文明、诚信“阳光行为”习惯。

责任领导:王旭峰  牵头部门: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宣传部(文明建设办公室)、基础教学部(体育部)

19.强化“创意校园”育人功能,促进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提升,推进就业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强化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和就业指导等课程建设。二是推进以“卓越技师”“评展鉴赛”等为代表的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纺服时尚周”平台作用,持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新方法新机制。三是深入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鼓励和支持学生通过参与技能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创新项目等丰富成长经历,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责任领导:王旭峰、杨威  牵头部门:创业学院、教务处、团委

20.营造“美丽校园”育人氛围。一是积极回应师生诉求,推进学府东苑改造工程,完成学府部分东苑学生公寓楼及周边环境整治。二是完成年度空间调整及优化项目工程,提升办学保障水平。三是科学统筹资源配置,改善校园水电智慧管理水平,推进节能校园建设。

责任领导:沈萍 牵头部门:校园建设管理处

21.构建“文化校园”育人载体。一是加强“文化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继续完善“十四五”文化校园建设方案。二是加强“文化校园”建设的载体设计,建好校史馆。三是挖掘“红帮”特色文化资源,形成系列文化成果。

责任领导:王旭峰  牵头部门:宣传部(文明建设办公室)

22.提升“平安校园”建设水平。一是以迎接省“4A等级平安校园”复评为抓手,完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机制。二是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技能。三是完善安全基础设施,推进校园监控、消防等设备设施建设。

责任领导:王旭峰  牵头部门:保卫部(人民武装部)

六、改革落实与规划引领同步,统筹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

23.统筹做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一是深入研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需求,结合省市“十四五”规划最新定位和要求,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专业群建设为重心,科学制订学校、各专项和各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二是完善落实省“双高”校建设方案,为争创国家高水平专业群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领导:郑卫东 牵头部门:质量控制办公室(督导室)、教务处

24.以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统筹推进学校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一是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基础上,科学整合权责清单、信息公开、法律服务等师生需求内容,完成师生服务平台建设升级。二是以省“教育魔方”工程建设方案为依据,强化学校治理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完善“十四五”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三是系统规划协同办公数字化转型、师生服务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教育管理数字化转型、教育教学应用数字化转型等工作。四是重构“5G+”校园网络体系,升级智慧校园环境。

责任领导:郑卫东 王旭峰 杨威  牵头部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信息技术中心

25.统筹推进新督导体系建设。一是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覆盖面广、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廉洁高效、专兼结合的督导队伍。二是规范质量报告制度,按期向社会发布《适应社会需求能力报告》《质量报告》《办学绩效报告》。三是建成诊断改进平台,实施内部质量诊断改进报告制度,对于重大问题启动约谈流程,时时监控改进状况。

责任领导:郑卫东  牵头部门:质量控制办公室(督导室)、信息技术中心

26.统筹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一是围绕学校新《章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标准和运行机制,构建以制度为依据的支撑性流程系统,启动新一轮制度废改立工作。二是加强财务规范管理。做好财务不相容岗位管理工作,确保财务流程执行的规范。做好年度项目资金管理工作,改进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加大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力度,试运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和采购管理系统。三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加快实现审计数字化改革,强化协调联动机制,完善审计整改报告机制、查督办机制、结果运用和公告机制、约谈和问责机制。

责任领导:郑卫东、王旭峰、沈萍  牵头部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审计处、计划财务处、校园建设管理处

围绕“冲一流、强特色、创双高”要求,学校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正作风、树教风、抓学风,全力以赴打造“硬核成果”,高质量完成省“双高”校建设任务,为争创国家双高打下坚实基础。

 

附件:1.校园空间布局调整及优化部分工作安排表

      2.浙江省“双高”校“222”专业群建设结构表

 

 

 

 

附件1

校园空间布局调整及优化部分工作安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牵头部门

资金来源

完成期限

1

学府东苑6#17#18#22#等四幢宿舍楼改造

校管处、学工部

地方债

8月底前完成

2

中英时尚设计大楼竣工及周边道路、绿地整治

校管处

大楼建设资金、地方债

5月竣工7月底交付

3

时装学院、中英时尚设计学院搬迁至中英时尚设计大楼(含实验室、教室改造和教学办公家具购置)

教务处、校管处、时装学院、中英时尚设计学院

预算资金

8月完成

4

学府东苑安全培训中心搬迁至14#楼,学府东苑食堂二层、东苑图书阅览室改造

继续教育学院、科研合作处、校管处、图书馆

继教学院资金、社会资金

8月完成

5

10#楼中东欧中心主题装修及直播学院(二期)改造

校管处、教务处、商学院、科研合作处

预算资金

5月和8

6

校史馆建设(中英时尚设计大楼二层)

宣传部、校管处

预算资金

9月完工

7

7#产业学院数字化学习工场建设

科研合作处、教务处、校管处

预算资金

5月完成

8

9#楼西外立面改造(一期)

校管处、科研合作处、纺织学院

预算资金

8月完成

9

艺术大楼宁波市艺术名家工作室(原校史馆)建设(一期)

教务处、校管处、艺术学院

预算资金

8月完成

10

结合“222”专业群布局调整的实验室、教室装修改造

教务处、校管处,相关二级学院

预算资金

8月完成

11

学府西苑食堂3层教职工餐厅改造

校管处

预算资金

上半年完成

12

教师发展中心用房一期改造(2#23层会议室)

教师工作部、校管处、办公室

预算资金

8月完成

13

学校重要展示窗口美化工程

校园建设管理处、相关部门

预算资金

8月完成

 

附件2

浙江省双高校“222”专业群建设结构表

发展定位

专业群名称

组成专业

目前所在学院

国内一流专业群

纺织品设计专业群

纺织品设计、现代纺织技术、染整技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环境艺术设计(软装方向);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

纺织学院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群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

时装学院

中英时尚设计学院

国内领先专业群

智能技术专业群

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移动应用开发;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

机电与轨道交通学院信息媒体学院

新零售专业群

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会计

商学院

国内特色专业群

设计传媒专业群

艺术设计、包装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漫制作技术、游戏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信息媒体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与时尚生活专业群

表演艺术(舞蹈)、音乐表演、美术;服装表演、人物形象设计、休闲服务与管理

艺术与设计学院

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