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所 _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研究队伍 成果介绍 职教资源 交流刊物 项目管理 联系我们
 
首页 > 发展规划处/高教所 > 交流刊物  
 
《高职教育动态》2013年1期(集团化办学专辑)
 
发布时间:2014-09-11 信息来源:
 

高职教育动态

2013年第1期(总第期 )


(“集团化办学”专辑)


目 录

1. 算不算集团化办学怎样来判定 1
2. 集团化办学需要怎样的治理结构 5
3. 以产权改革优化职教集团体制机制 7
4. 评价集团化办学质量咋用尺 10
5. 改变“集而不团”还需财政给把力 13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系列讨论①
算不算集团化办学怎样来判定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虽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也遇到“形式”大于“内容”的困境,从办学组织、办学行为到办学机制都需要进一步加以明确界定。
■高鸿 高红梅 赵昕
何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对于这个问题,还有许多人不明就里,我们有必要为集团化办学勾勒出自己的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可以对某种办学模式是否属于集团化办学的范畴做出明确判断,这也是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保证。
指标体系的制定依据
作为判定性的指标体系,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是制定这一指标体系的内生性依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具有集团特征的组织机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各方面力量,而进行的集约化、规模化的职业教育办学行为。其目的是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全面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和服务能力,其宗旨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包含了行为主体、共同利益、价值取向、联结纽带、主要活动、行为宗旨等6个方面。
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实践服务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指标体系的确定必然要考虑集团化办学发展的应然与实然状况两个方面。应然状态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理想化状态,必须要在指标体系中予以体现;实然状态是构建指标体系的重要实践依据,它所反映的是目前国内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基础与现状。国内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经验为指标体系的构建打下重要的实践基础。
指标体系的内在逻辑
根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可以从办学组织、办学行为、办学机制、办学效益4个方面构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指标体系,这4大要素作为一级指标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其中办学组织是指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组织机构,是职业教育实施集团化办学的组织基础;办学行为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核心内容,体现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任务;办学机制是决定这一办学模式能否高效运行的制度基础,是推动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动力;办学效益是指通过集团化办学对教育发展、经济及社会发展所能做出的贡献,它是反映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水平的重要外在标志。
在4个一级指标下,演绎分解出15个二级指标,借以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特征属性与内在的规定性。办学组织下设4个二级指标:办学主体、组织属性、联结方式、组建形式;办学行为下设4个二级指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办学机制下设4个二级指标: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监督评价制度、投入机制;办学效益下设3个二级指标:教育效益、产业效益、社会效益。
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办学主体,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参与单位。一般来说,应至少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机构。包含来自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机构或其他社会团体的多个成员单位,并且要具有核心主体。
组织属性,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组织载体。集团成员在集团化办学中属于合作关系,集团本身是由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构成的组织机构,具有非营利性的性质,是准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益是其主营业务。
联结方式,即在实施集团化办学中,各成员单位间的联结纽带,是集团化办学的维系力量。目前常见的有三种主要联结方式:一是以协议、合同、集团章程等契约形式为纽带进行联结的契约型;二是成员单位凭投入的资本产生相应的股权或产权关系而形成的资产型;三是成员单位之间既有资产联结又有契约联结的资产和契约混合型。
组建形式,职业教育集团可以有多种组建形式,包括:区域型、行业型、复合型、特色型、涉外型等。
专业建设,包括设置专业与调整专业的过程,这也是调整学校与社会关系的过程。专业建设主要包括社会发展需求的追踪,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法革新,建立人才培养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集团化办学的核心目标。通过集团化办学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包括专业与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促进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的深入融合,提高人才培养吻合度;创新中高职衔接的系统化人才培养,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科技研发,这是以职业院校为主要成员单位的职业教育集团的一项重要办学活动。职业院校、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为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与科技支持。
社会服务,是集团化办学的重要职能,包括积极开展社会培训,有效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如面向集团成员单位开展员工在职继续教育与培训,面向农村年轻劳动力等人群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产权制度,是一种制度安排,明确集团各成员单位对于所投入资源的所有权、专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在集团化办学中,合作各方应产权归属明晰,实行资源共享与成本分担,互惠互利。
管理制度,建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行业组织、职业院校、企业参加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联席会议制度,对集团化办学进行统筹、协调;借鉴企业集团的组织方式,设立层级分明的组织管理系统,成立由各利益相关方所组成的理事会/董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以及专业委员会相关机构;制定完整的集团章程、管理制度,包括合作内容、合作分工、成本分担、利益分配等。
监督评价制度,是保障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质量与效益的重要制度基础。建立并完善集团运行监督与评价制度,对人才培养质量、集团运行效益进行科学评价。
投入机制,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供基本的资金保障。建立包括政府财政专项投入,行业企业以资产、设备、技术等形式投入,职业教育市场化融资等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体制。
教育效益,提升职业院校的管理水平与办学水平,实现人才培养规模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职教集团的品牌效应凸显,办学活力增强。
产业效益,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职业院校深度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面向行业企业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社会效益,提高职业教育经济贡献率,促进职业教育资源与其他社会资源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 (作者单位:辽宁教育研究院)

集团化办学典型模式选登①
产教融合的“校企一体”模式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出现困境,导致其举办的学校举步维艰,相继关停并转;同时,国企改制也给校企产权重组提供了机遇,使校企一体职教集团的诞生成为可能。校企一体职教集团具有产权重组形成的核心层、契约关系形成的紧密层、利益相关的松散层这样多元化的主体结构。集团核心层各成员单位的所有权不变,但使用权由牵头学校行使,实现校企教学人员与生产人员一体、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全面融合。
实例: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
由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在“前校后厂,校企一体”基础上逐步发展,相继托管、兼并、买断了15家企业和职校,整合校企资源,并根据办学需要对相关企业进行教育化改造。企业接受集团牵头学校的管理,校企共同承担教学和生产双重职能,集团核心层实现知识链、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四链融合”,教学人员与生产人员交叉任职、双岗双责,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生产目标、教学过程生产过程、教学人员生产人员、教学管理生产管理、教学效果与生产效果的“五项对接”。集团理事会设立校企一体化管委会,协调校企活动和利益关系。集团牵头单位在曹妃甸新校园中建设了12万平方米厂房用于集团企业,丰富了校企一体的内涵。

城乡联动的“以城带乡”模式
在破解城市职业教育生源不足和农村职业教育学生就业难的发展难题中,一些职业学校组成职教集团,充分利用集团优势和纽带,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合作办学,一体发展,促进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实现职教集团成员间的互利共赢,有效地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
实例:河南省信息技术职教集团
河南是农业大省,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河南省信息技术职教集团紧贴省情和校情,以城市名牌中、高职学校为龙头,以农村中职学校为主体,以龙头学校的品牌专业为纽带,吸收相关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组建而成,成员为16家省内职业学校和6家省内知名IT企业。利用职教集团平台,推进城乡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先后在中心城市职业学校与农村职业学校结成了近60个“对子”,联合招生6400余人。由城市学校在农村学校办分校,城乡学校推行教学一体化,城市学校为农村学校培训专业课师资、提供实训条件、安置学生实习、开展技能鉴定,以集团名义联系就业单位,统筹安置学生就业等,推动了以城带乡、以强带弱。(马元兴 叶东)
中国教育报 2013-2-27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系列讨论②
集团化办学需要怎样的治理结构
为实现集团化办学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的目标,有必要对集团成员的地位、责任和权利,以及集团运行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尹伟民 马万全
纵观我国现有职业教育集团,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主体主要有六个,即政府、行业组织、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
政府是集团化办学的主导,承担着政策制定、工作推进、效果监督的任务。行业组织是集团化办学的指导,主要在办学方向、发展规划、资源建设、评价监督等方面指导集团化办学。企业与职业院校是集团化办学的两大主体,企业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方,职业院校是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方,职业教育集团最大的功能就是将企业与职业院校联结到一起,实现供需结合、供需协调、供需合作,企业在集团化办学中的位置逐步提升,一些企业已经发挥出主体作用,有必要将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作为集团化办学的主体。相关的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各种类型集团化办学中以支持性力量存在。
政府、行业组织、企业、院校等多元主体在集团化办学中各自发挥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又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共同推动集团化办学的发展。
借鉴公司结构创新治理模式
广义治理包括外部治理及内部治理,外部治理即对集团组织使命的界定、权力分配及决策过程的规范,内部治理即是集团内组织的设定、运行、制衡。
优化外部治理结构是规范和提升集团化办学的首要条件,一是赋予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的法律地位,二是明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功能定位和基本规范,三是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准入、退出和过程评价制度。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是规范和提升集团化办学的基本路径,一是制定内部治理的集团章程,章程是集团治理共同认可的“宪法”,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的作用,应由集团成员审议通过,报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报集团登记管理机关审核备案;二是搭建内部治理的基本架构,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监督层。
创新治理模式是规范和提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综合措施。借鉴企业和公司集团治理结构的经验,结合职业教育自身实际,开展治理模式创新,将极大地改善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方式,推进职业教育集团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现代教育组织。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办学主要有三种治理模式。
一是理事会治理模式。以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专委会为基本组织架构,理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常务理事会为日常决策机构,秘书处为协调机构,专委会为执行机构。这一模式是我国目前集团化办学的主要模式。院校、行业或企业主导的职教集团多采用此类模式。
二是管委会治理模式。由地方政府牵头,整合行政区域内的职教资源,对接产业发展需要成立职业教育联合体,以管理委员会、理事会、秘书处为基本组织架构,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理事长负责制。管委会治理模式在北京交通职教集团、湖南湘潭职教集团的实践中已取得显著实效。政府主导的职教集团多采用此类模式。
三是董事会治理模式。职教集团不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而由各种社会力量运用股份制手段融合民间资本,投资组建而成,各投资者是职教集团的股东,并按照投资额来享受股东权利和承担有限风险。以股东会、董事会、执行层为基本架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股东决策制。股东主导的职教集团多采用此类模式。
建立有序高效办学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及其制约关系,是集团运行自我调节的方式,可以使集团运行更加协调、有序、高效,增强内在活力和对外应变能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日常运行与决策机制、项目运行机制、利益协调与共享机制、政府引导与宏观管理机制、监督和绩效评价机制等。
日常运行与决策机制、项目运行机制是集团化办学的基本性机制。依据集团章程,理事会(管委会、董事会)行使最高权力,研究部署集团全局工作,审议集团重要议案,审议理事会年度工作报告,秘书处、专委会依职开展工作。项目运行机制是在日常运行机制基础之上,完成特定任务形成的运行机制,因其自由组合、灵活有效而普遍受到重视,它可以突破原有运行机制中的樊篱,形成更加贴合项目内在规律的体制机制。
利益协调与共享机制是集团化办学根本性机制。集团因“利”而“集”、因“利”而“团”,其“利”包括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两个方面。经济利益主要有政府投入、项目运行收益、成员捐赠、交易成本降低等,社会利益包括成员之间的互信、成员的社会信誉与荣誉、成员的社会价值。集团化办学应兼顾和保护各个成员的基本利益,积极创造集团共同利益,公平分配既有利益,激励更多的利益创造。
政府引导与宏观管理机制、监督和绩效评价机制是保障性机制。政府加快职能转变,改革管理方式,扶持和培养社会组织自治,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把握集团化办学的导向,制定集团化办学规划,提供集团化办学的经费支持,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由教育评价机构研究制定集团化办学标准和运行质量评价体系,推行集团化办学质量认证制度,推动集团化办学的品牌形成与竞争力提升。实施集团化办学的准入、退出和过程评价制度,试行职业教育集团的各类教育经费拨款与集团的办学质量与效益直接挂钩制度,培育一批示范性职教集团,发挥其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不断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引向深入。(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中国教育报 2013-3-12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系列讨论③
以产权改革优化职教集团体制机制
目前已组建的职教集团绝大多数属于联盟型,以合同或契约形式配置资源,实际上是松散的联合体,运行随意性大,运作效率偏低。
■郭静 马元兴
目前,我国职教集团的发展已步入了由注重规模扩展向注重质量提升的新阶段。从已组建的职教集团的实际状况来看,绝大多数职教集团目前仍属于联盟型职教集团,集团成员的法人身份相对独立,职教集团本身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而是以合同或契约形式实现资源配置。
由于联盟型职教集团多以情感、信任、契约为联系纽带,因而在人财物等方面的融合度不高。职教集团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一旦遇到市场环境变化或是利益冲突,易产生较大的“离心力”,导致集团运行随意性大,运作效率偏低。联盟型职教集团的组建并不能从实质上提高集团各方主体的运行效率,职教集团向纵深发展遭遇瓶颈。笔者认为,可以把产权改革作为提高职教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突破口,转变目前联盟型职业教育集团的粗放运行模式,赋予职教集团以独立的法人资格,使其成为具有自我负责能力的法人。
产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五种要素。产权具有可分解的特征,五种要素可以为不同主体所拥有,使集团资源满足不同主体的需要,从而强化成员间的产权联结,发挥激励、约束、资源配置与协调功能。
第一,积极推动联盟型职教集团以契约形式优化产权配置。
联盟型职教集团进行产权改革,可在职业院校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以契约形式实现其他权利结构的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即职教集团其他成员支付职业院校一定的对价,以换取除所有权以外的其他权利,促进职业教育良性运行与发展。联盟型职教集团产权改革的重点,一是强化政府统筹,合理安排集团化办学资源;二是强化契约管理,科学制订章程,在集团章程中明确产权和利益关系;三是有效运作产权,通过资产租赁、特许权融资、服务外包、委托管理、转让许可等实现利益最大化。四是完善考核激励,通过产权贡献分配集团化办学利益。
第二,鼓励组建资产联结紧密、产权流转顺畅的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
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研究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作为职业教育集团的六类主体,可以通过资金、技术、品牌等资源入股的形式,组建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可有三种组建模式:一是由六类主体共同出资组建成立公司企业;二是政府协调,主要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出资组建成立公司企业,其他主体以联盟合同的方式参与该职教集团;三是政府协调,主要由企业、学校及其他自愿加入的各方出资组建成立公司企业,未加入的各方可以联盟合同的方式参与该职教集团。在第一种组建模式中,参与主体完全以投资额或持有股份为限对职教集团承担有限责任。在第二、三种组建模式中,政府不作为出资方参与职教集团,而是以协调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参与集团的运行,主要起政策支持、组织协调,以及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等作用。
第三,积极推广产权联结灵活、公益互益鲜明的社会团体法人型职教集团。
尽管社会团体法人型职教集团在国内尚未出现,但其在职教集团产权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社会团体法人型职教集团,是基于共同的目标,由除政府以外的其他主体——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按照自愿原则,共同投入一定的注册资本而形成的从事非营利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各主体所占股份可根据投入注册资本的数额,通过章程和契约的形式予以约定。
社团法人的特性,促使会员在社会团体内出于互益的目的,提供资源和分享他人资源,从而使社会团体成为资源的拥有者,并具有为会员或社会提供特殊公共利益或普遍公共利益的功能,这与集团化办学投资来源的多样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管理的民主化以及利益目标的多元化特征相适应。而且,社团法人型职教集团具有非营利分配性特征,集团经营业务收入只能在章程所确定的业务范围内用于规模化和内涵化再生产。这对于增加集团办学资源积累、壮大集团实力、促进集团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四,引导事业单位法人型职教集团实现产权配置优化组合。
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具备事业单位法人条件。事业法人型职教集团实行国家投资、国家所有的产权制度,投资主体单一,产权结构清晰,这对于整合不同层次职业院校资源、促进中高职衔接,以及从院校层面推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考量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和要素,事业单位法人型职教集团存在行业、企业等其他主体没有充分参与,学校与行业、企业没有紧密结合等问题。职教集团与合作企业间仍然是松散的契约联盟,不能真正实现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三链”融合,无法实现集团化办学的目的。因此,在政策上可以允许事业法人型职教集团的组建,但不宜鼓励。
第五,规范改进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型职教集团产权管理。
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型职教集团,由集团成员直接投资注册成立,由于其在股份制产权改革方面探索较早,已总结出相对成熟的经验,但是对于其在产权改革中存在的投资者不能取得合理回报、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清晰等问题还应通过规范和改进管理等方式妥善解决。一是借鉴企业集团治理的成熟经验,合理设计集团内部组织架构。二是健全管理体制,推进股份合作制,依法实行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职工股东共同劳动,权益共享,风险共担,自负盈亏,民主管理。同时,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逐步完善配套措施,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型职教集团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郭静系北师大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博士后,马元兴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集团化办学典型模式选登②
中高职衔接的“中高贯通”模式
中高职衔接是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与核心。它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推动,但具体工作不适宜由政府出面组织实施。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内部中高职院校间合作的组织优势和长期业务联系的便利条件,推进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开发、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等方面的中高职延续衔接和共建共享,既可以提高职教集团的内聚力,也便于政府更好地进行统筹协调,整体提升教育质量。
实例:上海市电子信息职教集团
上海市电子信息职教集团为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试点工作,成立了教学管理工作小组、“中高职贯通”联合教研室和“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制定相关教学管理文件,统筹规划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等资源,共同探索中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标准的衔接、对口专业的中职学生直升高职、同层次同专业课程学分互认、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的联动发展和高中毕业生经过一定技能培训或企业实践后直升高职等问题。
专业群与产业群“集群对接”模式
职教集团以群体对接为途径,通过专业群合作委员会,快速推进校、行、企联合的跨界教学组织建设,充分体现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的核心利益,促进集教育、培训、研发为一体的合作共同体快速成长。

实例:浙江省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
嘉兴产业发展呈现从“块状经济”逐步向区域产业群提升的趋势。2009年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建立集团指导委员会,联合11所中高职院校、8个行业协会、90多家骨干企业等,分设12个专业群合作委员会,作为交流协商与合作的基层组织,将专业建设纳入区域产业群发展服务体系,职业院校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马元兴 叶东)
中国教育报 2013-3-19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系列讨论④
评价集团化办学质量咋用尺
周凤华 宁锐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评价指标中既要有教育指标,也要有经济指标、就业指标、民生指标。这些指标至少应反映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覆盖产业链的深度、企业总量覆盖程度、全国和区域GDP覆盖比例、财政收入贡献份额和就业贡献水平等。
  判断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质量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建设扎实、管理与运行机制完善、服务能力和运行成效显著、保障措施到位、特色与创新突出。
  基础建设扎实
  构成一个职教集团必须有集团组织、章程制度、目标定位和牵头单位等四个方面的“显性”特征。
  集团组织是集团化办学最基本的条件。它包括集团组建的时间、规模、成员组成机构合理等基本条件指标,集团内部机构(如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协调机构等)设置齐全,职责明确。
  章程制度是集团化办学的“法律”依据。它包括集团章程制定规范、科学,对集团的性质、目标、任务以及成员各方的责权利等界定清晰;集团运行制度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类型的职教集团应有不同的治理结构,代表法人管理的制度化水平。
  目标定位是考量集团化办学方向的重要指标。战略定位对集团的发展规划和各项工作有重大影响,包括在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资源共享、体系构建等方面,定位应科学合理,并有大胆的实践创新。发展规划应涵盖社会服务、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区域(东西部)支援等方面,并与职业教育发展和国家(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
  牵头单位的作用是集团运行的关键。牵头学校或牵头单位依托的学校应至少为省级示范(骨干)院校,具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完备,办学实力强,有较高的办学水平;教学、科研、社会培训成果丰硕,有省级实训基地、精品课程、教学名师、教研成果;其培养的人才受到企业和社会欢迎;办学有特色项目和特色优势。
  管理与运行机制完善
  集团的管理与运作机制是加强“政、行、校、企、研、其他组织”之间合作,确保集团活动常态化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集团管理主要包括日常工作、信息交流、产权管理、研究探索等四个指标。成员单位应积极参与集团的计划、总结、会议、活动、档案资料等日常工作,资料齐全,管理规范。集团建立起信息交流平台,平台内容及时更新,信息对称。集团自身具备资金筹措功能,有稳定的、多元化的资金来源,能满足集团日常运行与共享资源维护的需要;经费管理明晰,建立起财务管理制度,管理规范,账目清楚,并定期向成员单位公开;有共享资产,产权明晰,专人管理。集团成员自觉参与科学研究,加强集团化办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集团的运作机制包括会商机制、决策机制、考评机制、奖惩机制等四个指标。内部成员单位之间,集团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之间通过交流平台,建有常态化的定期会商机制,共同对集团建设发展与集团化办学的重点工作开展交流协商;涉及集团章程修改、机构改革、制度制订、考核评比、重点项目建设、成员加盟与退出等重大决策内容时,有规范、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决策结果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执行效果良好;建立起各参与主体广泛参与的全面的考核机制,考核标准详细、可操作性强,考核程序严格、规范,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并在奖惩等方面均有应用,考核成效明显;建立起与考评对应的奖惩机制,一方面有各级各类考核主体参与的奖励机制,在精神和物质等方面给予奖励,另一方面有成员单位分级(档)和退出机制,确保成员单位能积极参与职教工作,发挥合作成效。
  合作机制主要包括校企合作机制、校校合作机制、区域合作机制等三个指标。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关键,集团通过专业共建、人才共培、科研共攻、文化共传等校企合作机制,确保校企参与各方的正当利益,并形成长远合作的利益链;校校合作机制是实现院校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集团通过建立专业统筹、资源共享、人才连培、服务共推等机制,更好地服务行业或区域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机制是提高集团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集团通过合作交流、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国际交流等区域合作机制实现以城带农、以强带弱,促进整体水平提高。
  服务能力和运行成效显著
  集团化办学的服务能力和运行成效主要是指集团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和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能力和成效,这是体现集团辐射性、示范性和创新性的重要指标。
  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主要是指集团化办学具有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能力。集团内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吻合,能够为当地支柱产业、新型战略产业培养足够的技术技能人才。校企、校校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较高。
  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主要是集团化办学具有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和整合资源的成效。资源整合能力反映集团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是考查集团有效性的重要指标,表现在集团内人力资源综合利用效果较好、课程开放程度较高、以强带弱促进区域职教规模整体扩大能力较强等。社会服务是集团实现知识链、利益链、专业链与产业链融合的重要措施,通过技术服务、职工培训、技能鉴定以及其他公益活动实现社会服务功能。
  服务就业创业的能力主要是集团化办学具有就业创业指导能力和提高就业质量的能力。就业创业指导能力是集团能利用共享机制实行联合招聘、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面向社会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和技能鉴定机构等。就业质量是反映集团运行效果的核心指标,包括集团内院校学生对口就业率、集团内部就业率、学生薪资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服务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能力主要是集团化办学具有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和优势。集团内高职院校发挥引领作用、中职学校发挥基础性作用,以健全课程衔接体系为重点,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教材体系、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成长途径、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校企深度合作、评价模式改革的统筹与衔接,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形成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保障措施到位
  各级政府和行业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视程度,是体现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的重要指标,包括政府在政策制定、统筹协调、监督管理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行业组织根据行业人才需要,发布需求信息,提供行业规范,推动行业标准建设和教学改革,整合协调行业优势教育资源,发挥积极的组织协调作用,推进集团成员之间各类资源共建共享。
  特色与创新突出
  集团运行过程中的突出特色与创新,包括集团在中高职衔接、共建共享、合作攻关、集团文化、国际交流等方面在全国同类集团中形成比较优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集团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产权改革、投融资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化探索,提出新概念,得出首创结论,效果在国内领先等。
  总之,集团化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办学模式,目前仍然处在持续发展的进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集团化办学还将获得进一步长足发展,其评价标准也必将不断发展、逐步完善、日趋成熟。
(作者单位:周凤华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宁锐 教育部职成司)

中国教育报2013-3-26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系列讨论⑤
改变“集而不团”还需财政给把力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还普遍面临着职业教育集团‘集而不团’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数职业教育集团组建过程中遵循‘三不’原则,即集团成员单位原隶属关系不变、产权性质不变、教职工身份不变;二是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稳定的经费保障。因此,大力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是进一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政策举措和抓手。
■施建年
  职业教育集团的形成促进了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区域合作和城乡合作,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进一步推进集团化办学这一职业教育基本办学制度的建立,政府需要大力加强对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
  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财政资金扶持主要用于:
  集团运行机制建设。包括:完善集团本身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制度建设,以及维持管委会、理事会、董事会、集团内各专业委员会等集团机构管理和开展工作的运行基本经费。
  集团人才队伍建设。包括:集团成员单位合作开展职业教育体系化建设时的管理团队和教师、培训师团队建设,共享型师资平台,集团内师资库,企业“导师”和辅导员定期培训项目。
  多方合作的职业教育研究和行业应用技术研发推广平台建设。以集团内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的工程师和技师为主体,在集团内职业院校建立“工程师工作站”、“技师工作站”,进行职业教育研究和解决行业企业技术难题、技术创新相关项目。
  多方合作的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平台建设。包括:新兴岗位、工种的技术标准、职业培训、题库的开发,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开设新专业、开发培训课程和教材,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评价考核平台建设。
  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包括:各成员单位在设备、师资、技术上实行共享,采取开放式办学模式,既对集团成员单位开放,也对其他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个人开放,满足多种形式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需要,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利用各方资源,完成相应的实训、技术开发、培训等工作。集团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一是集团共享型实训基地可以满足集团内所有院校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所,是学生实训、师资培训的场所。二是集团共享型实训基地既可以满足企业员工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功用,又可以满足集团内企业高级管理人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高级技能型人才――“三高”人才培训,成为企业的培训中心。三是集团共享型实训基地可以辐射周边学校师生实习与培训,可以进行行业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达到区域共享、服务社会的目的。
  招生、就业、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发挥以下功效:一是在集团内实现共同开发招生渠道、联合招生,扩大宣传力度,获得更多的生源,并且能在各成员院校间优化配置生源。二是在集团内进行人才需求预测,及时调整集团成员院校的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等,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和学生实习就业需求。三是在集团内建立“学历教育-就业-培训-学历提升”的开放学习体系,实现不同层次间有效衔接和贯通,从而建成满足集团内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教育服务体系。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仅可以宣传集团成员企业的产品、服务以及企业文化,发布企业的用工信息(包括专业、人才预测、规格和数量等具体情况与要求),还可以宣传职教集团成员学校的办学模式、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生风采,发布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同时可以讨论、交流、沟通校企间对人才培养模式、岗位要求、员工素质等的看法。另外,还可发布行业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科技攻关、技术改造等校际、校企合作科研信息,真正搭建起校企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
  集团共享型专业平台建设。为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专业教学资源。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为学习者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就业支持、人员培训等服务, 也可解决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共性需求,实现专业教学资源的共享,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专业社会服务的能力。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财政投入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一是定员定额模式,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一般采取这种拨款模式。二是“综合定额+专项补助”模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采用这种拨款模式。三是专项经费“以奖代补”模式。四是专项一次性补助模式。
  由于职业教育集团的教职工数和学生数常常处于变动状态,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的财政投入方式不宜采用定员定额模式和“综合定额+专项补助”模式,而比较适宜于采用财政专项模式。由于职业教育的服务面向具有比较鲜明的区域性,主要是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地方财政(省、市、县)应当成为各地职业教育集团日常运行经费的财政投入主体,建议采用年度财政专项投入模式。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要求,中央财政有必要以专项经费“以奖代补”模式对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比较好的地区和示范性的职业教育集团予以奖励与资助。(施建年 作者系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副院长)

集团化办学典型模式选登(3)
工业园区与职教集团“园团融合”模式
  职教集团坚持“互动”发展理念,探索建立校企利益链和利益共同体,逐步从“学校与企业合作发展”转变为“学校与职教工业园区互动”、“职教集团与职教工业园区一体”,具有工业园区搭台,学校企业唱戏的鲜明特点,职教集团与工业园区融合发展,集团化办学的教育功能与服务产业功能实现双提升。
  实例:重庆市工商职教集团
  重庆市工商职教集团所在的江津区,布局了30平方公里的重庆职教工业园,将职教资源和企业优势进行整合。针对职教集团的骨干专业,职教工业园在引进项目上进行了“匹配”。集团化办学不仅便捷地解决了企业职工的培训问题,还通过集团企业与学校的联合科研攻关,为企业增加了创新动力和经济效益。
管委会整合资源的“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整合行业职业教育资源,成立职教集团管委会,形成对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决策能力,有利于政府协调管理,使集团的地位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为集团成员与政府部门之间架设起良好的沟通桥梁和权力重新配置的机制。
  实例:北京市交通职教集团
  北京市交通职教集团由政府搭台,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交通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使用为纽带,将交通行业职业院校、中外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紧密穿成线,发挥成员综合优势组建而成。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理事长负责制”,管理机构由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两部分组成。集团管委会是集团的决策与管理机构,为常设机构。集团理事会为集团的执行机构,是由成员单位建立的自愿组织,在管委会领导下,对集团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借力跨国企业的“借船出海”模式
  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学院发挥教育优势,校企联手境外办学。校企优势互补,共同“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育管理,满足企业国际扩展带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实例:江苏省商贸职教集团
  2008年国家商务部批准一批大型企业在境外设立工业园区,红豆集团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市购买土地,建立工业园区,5000多名员工相继入驻,园区急需管理和操作技术人才。江苏省商贸职教集团由牵头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同成员单位红豆职业大学、红豆集团、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特区有限公司,在柬埔寨共建西港特区培训中心。企业负责投资建设校舍,院校负责投入师资和教学;企业发挥技术优势,院校发挥教育优势,联合开展柬埔寨员工的语言培训、入驻企业管理人员的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培训等。(马元兴 叶东)
中国教育报2013-4-2


技术支持 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浙ICP备12014096号